Translate

2016年2月9日 星期二

跨越中年的迷思




楔子:人到中年,就意味著維修的時候到了,是時候對運作多年的既有生活模式,來一次拆卸與重建,好讓自己未來的人生能再添動力,活得更精彩。


昨天遊畢古鎮黃龍溪後,身體感到有點不適,加上多年沒復發的皮膚敏感症狀又再出現,雖然睡了一整個下午,情況也沒多大的改善。探究箇中原因,卻又遍尋不著,想必是身體疲倦加上精神緊張所至吧!很多人以為只有在工作壓力太大時才會容易生病。其實,當人突然從繁忙的工作中退下來,由於自我意識放鬆了,身體的自我保護強度也隨之而下降,這時,人便更容易發病。我們經常聽到別人埋怨說:「早不病,遲不病,偏偏在放假時來病!」正是這個道理。其實,我們的身體是非常聰明有智慧的,也很懂得自我調節。一般而言,身體出現毛病,其實是對我們的一種警示,提醒我們工作過量了,生活不正常了,是時候要好好的調節休息。因為只有身體感到不適,緊張的現代人才自願或半自願的慢下來。可惜,現代的城市人,放假時卻反過來為自己安排了密密麻麻的活動,就是出外旅遊,也把行程填得滿滿的,結果,第二天上班時更沒精神,身體更感疲累。


或許真的是年紀大了,精力與體力其實已大不如前。以前健步如飛,走一整天路也不覺疲倦,還可以通宵達旦的工作上一兩天也臉不改容。但現在只是慢慢的在街上閒逛一會,雙腿也會發軟,上落梯級時,雙腳更顯得乏力,身體好像不聽指使一樣。還記得四十歲那年,有天突然感到眼睛有點模糊,當時還以為是近視又加深了,於是便跑到眼鏡店去檢查,但驗眼師卻輕描淡寫地對我說:「一切正常,沒甚麼大不了,配一副老花鏡就好了」。對那位驗眼師而言,這可能只是他每天都會遇上,司空見慣,再平常不過的生活瑣碎事。可是,對我而言,那可卻是晴天霹靂的大件事。一時間真的不能接受自己衰老的事實。後來慢慢地接受了,明白隨著年歲的增長與生活的磨損,精力與體力自然不斷的虛耗,到了中年時,身體機能上的一些問題便會逐步浮現,這也是自然不過的現象,重點不是只顧擔憂埋怨自己身理上的變化,而是要重新的好好去思考,提醒自己是時候要開始轉換生活模式,也需要學習重新調較生活節奏與步伐。


人到中年,就意味著維修的時候到了,是時候對運作多年的既有生活模式,來一次拆卸與重建,好讓自己未來的人生能再添動力,活得更精彩。就像住了多年的房子一樣,需要不斷的保養維修,這樣才不致於在暴風雨來臨時,出現倒塌漏水等現象。人生與身體其實也是一樣,需要我們不斷的修葺補養。可惜,很多人以為,修整的方法是多吃點補品,多做點運動,然後繼續既有的生活方式,一切便可以如常發展,人也會自然回復過來。但我認為更重要的還是個人的內在調適與重整。


心理學大師容格就曾經有過這樣的一段精彩描述:在全無準備的情況下,我們踏進生命的下午。更壞的事,我們假定以往對於生命的信念和原則,在未來仍然有效和合用;然而,我們總不能遵循生命上午的程序來活在生命的下午中。早晨是真實的東西,到了黃昏卻可能變成了一派胡言。中年危機正好讓我們好好的去思索自己的未來,就如走了多年的車子,也要定期駛進維修中心,來一次全車檢查,更換零件和加油打抹一番,這樣它才能更添動力,繼續上路。人生也是如此,生命的前期我們忙於學習與工作,為自己的人生籌建合適的生活架構,但隨著不斷的成長,我們需要就已建立的生活架構作出適度的調整,以確保它能適應時代和自身的轉變。


最終的是我們要老實的問問自己,你為何而活?能夠回答並嘗試朝著它而行,這才不致浪費上天給我們的這份恩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