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海景房的租約屆滿了,回想兩年前能租住這所房子,其實也算是奇蹟。當時我就曾在網誌上寫道:
「………….我們前前後後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總是沒法找到合心意的,最後真的找到有點心灰意冷了。但生活總是如此,你越是想要得到的東西,往往要到你不再追逐的時候,它才姍姍來遲。正當我們想要放棄,想將要求降低之際,上天又一次的眷顧我們。就在一個無意間的早上,一間既是靠山面海,又是靜中帶旺,兼且交通方便,加上還是全新裝潢與配置齊全的房子,竟然就這樣無聲無色的突然出現眼前。這房子簡直就是一所完全按照我們未來新生活與工作需要而設計的房子。」
就這樣,我們順著上天的安排,快樂地過了兩年看海的日子。兩年前尋找房子的經驗,讓我們相信:有時候,上天沒有給你想要的,不是因為你不配,而是你值得擁有更好的。而生命處處是緣份,有時刻意追求的東西,或許終生得不到。反而不曾期待的燦爛,卻會在你的淡泊從容中,不期而至。
來到今天,當我們再次為住房續約的事而煩惱時,心中便泛起上述的信念,然後便學習放下,靜靜的等待,相信一切老天自有安排。最終年老人慈的房東與我們簽訂了新合約,而租金則維持不變。在香港這個寸金呎土之地,樓價年年飈升,而賺更多的錢往往被視作為理所當然的生活指導原則,但現在竟然出現有房東不愛錢的事,更不用說是如此一處靜中帶旺,同時又臨海靠山的超優質美景住房,賺的還可以是更多的呢!所以說生活處處充滿奇蹟,一點也不為過。其實,只要大家願意擺脫一路上自我心靈的閉塞,讓生命順流,大家自會發現,世界其實比想像中美好!
未來兩年的租約問題解決了,接著需要面對的是房子空間不夠用的問題。隨著太太這幾年在能量治療方面的能力不斷提升,到“生活館”來接受她療癒的人數也逐漸增多,“生活館”那只有700平方英呎(約200坪)的前舖後居式小空間,著實是顯得有點不敷應用。然而,在樓價瘋癲的香港,除非財力雄厚,否則想擴充空間,找一所面積更大的房子,其實一點也不容易。那可以怎辦?經驗告訴我們,生活需要奇蹟,而我們自己就是創造奇蹟的人。好!那就來動動腦筋,看看如何讓奇蹟出現。
話說我們租住的房子其實是一所平房中的三樓連天台單位,但按法例規定,天台不能有任何的加建物,所以面積跟房子一樣大的天台,由於無遮無掩,正所謂:好天晒,下雨淋,除了供晒晾衣物和作為花園陽台外,就可以說是得物無所用。幸好房東在改建房子時,其實靜悄悄在天台一角,搭建了一個有上蓋的違規小空間,內裡還安裝了水,電設施,以作為擺放洗衣機和存放雜物之用,只是過往兩年我們就此使用著它,從沒想過要改變它的面貌與用途。現在既然空間不夠用,那就試試從這裡開始,來一點創意小改變吧!
這個約60平方英呎(約17坪)的違規玻璃角落,面積跟一般香港人的睡房大小差不多。我們首先將堆放得亂七八糟的雜物重新檢示一番,把不再使用的東西拋棄掉或轉送給用得著它的人,然後將剩下來的東西重新整齊的安放好,在上面放上兩件舊的枱面板,拖拉一下電線和網絡線,放上電腦和枱燈,再簡單的加裝窗簾窗紗,一間小小的書房便成形出現了。由於房間原本就有三面向光的玻璃大窗,所以日間書房就好像是一個天然的戶外溫室,三面有樹叢圍繞,晴天時陽光普照,鳥語花香,雨天時只需把玻璃窗戶關上,便可以悠閒的在室內靜觀風雨,與風聲雨聲為伴。而由於房子靠山面海,居高臨下,晚上只要把窗簾拉上,它又頓時變了一間寧靜溫馨的小書室。
看來,今次我們不但在房子的租金上創造了奇蹟,我們更在有限的空間上,讓原本不可能成為可能。奇蹟與夢想從來就是並行不悖,所以對生活要心懷夢想,因為夢想從來就是生活的一部份,只要敢想,一切有可能。而生活需要奇蹟,只是奇蹟不會突然出現,而是需要我們由一些微小的生活改變開始,只要大家敢於朝著自己的所想向前走,一步一步的從小做起,然後慢慢累積匯聚成果,奇蹟就會自然出現。
所以說生活處處充滿奇蹟,而我們自己就是奇蹟的創造者。
至於餘下的戶外空間,首先栽種一些觀賞植物,再用朋友送來的舊帳篷,下面放上一套房東暫時不再使用的戶外餐桌椅,蓋上枱布,朋友來時便有個舒適閒坐的地方。另外在一旁再擺放兩張戶外椅子,秋高氣爽的日子可以坐下來看書看海景,黃昏時可以靜觀晚霞,夜欄人靜時則可以躺下來賞月觀星。至於那原本與太太在三樓共用的書房,現在有了這個私人空間,那個地方就可以完全騰空出來,變成太太的專用固定治療室了。這樣不就能各得其所,既增加了房子的空間,同時也讓大家擁有一個更好的工作與生活環境,真不愧是個兩全其美的改變。
這樣簡單的動動腦筋,花費其實不多,但無形中卻為自己創造了一個700平方呎,靠山面海的無敵陽台工作室,也為太太增加了可使用的工作空間。現在有了一個與太太分開的私人地方,日後當太太在家有工作時,我便可以舒舒服服的躲在天台這個小天地休息和工作,不用再像之前般被迫流放街頭,四處遊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