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5年4月8日 星期三

雨崩天堂:一個夢想的體現


 
讓我們學會隨緣吧!因為隨緣的人,總能在逆境中,尋到前行的方向,也唯有保持坦然愉快的心情,大家才能夠生活得瀟灑自在。城市人覺得不快樂,是因為我們追求的其實不是“幸福”,而是“比別人幸福;不是因為得到的太少,而是因為想要的太多。
所以若你願意擺脫一路上自我心靈的閉塞,讓生命順流,你自會發現,世界其實比想像中美好。只要大家學會小小收穫,大大感動,那麼你的人生必定會開心愉快。其實,世上沒有什麼真正屬於你,我們也不過是個匆匆的過客,赤條條的來,一無所有的離開。只要我們學會捨得,懂得放棄,在放手的同時,生命總會交給你全新的選擇。
 
從明永冰川下來,小客車駛過海拔2050米的瀾滄江大橋,沿著江邊狹窄的土路顛簸兩個多小時後,終於到達海拔2650米的西當溫泉。西當溫泉位於梅里雪山內轉經的路上,也是遊人徒步走進雨崩的起點。傳說這裡是山神卡瓦格博所賜的神湯。即將進入雨崩朝聖的人們,通常會先在這裡沐浴,洗去一身塵埃,然後才乾乾淨淨的去轉經朝覲。話雖如此,但大家不要想像溫泉的環境就一定會很美麗,它其實只是用一些破破爛爛的木板所湊合,殘舊簡陋得可怕的幾間木屋而已,但收費卻不便宜,“所謂的標間”一晚也要收¥100

最終我們還是沒入住,繼續走上山頭去,在那裡我們找到了另一間設備更簡陋的客棧(60-70年代建築地盤所搭建的臨時貨倉),但見四周荒蕪一片,其實已再沒有別的選擇,心想反正也只是待一個晚上,明天一大清早便會立刻離去,於是便就此屈就一晚(床位¥20一位)。晚餐請老闆娘簡單的給我們弄了每人一碗沒餸的抄飯(¥16),吃完後在廚房後山,用山水簡單的洗過了臉,便早早的爬上床睡覺去。晚間山上非常寧靜,明月也好像特別晈潔,除了牛、馬走動時,引發掛在頸項上的牛玲叮叮作響外,四周就只有一片的寂靜。

第二天一大清早便起床(6:30am),誰不知從雨崩村過來的藏民比我們更早,天還沒亮他們已來到山口,正在等候班車往德欽去。前往雨崩村若以我們的步行速度,估計要6個多小時,就算是藏民也要3-4個小時,這麼推算起來,他們不就是早上3:00am便出發了嗎?生活真的是太辛苦了吧!但觀看眾人的表情,大家又似乎一點疲態也沒有,還不停在四處追逐嬉戲,高談闊論。我們真的要佩服藏民的毅力與耐力,在這樣刻苦環境下生活,仍能表現出如斯的樂觀、自在與安然。或許這是沒比較的原因吧!但當中也反映出藏民們的生活艱苦,亦顯示出他們那份安於現狀、樂天知命與知足常樂的心態。當然他們信仰中對苦難的理解,或許也說明他們在面對大自然與生活帶來的困難時,為何仍能表現得如此的堅強,如此自在。我想,若是換了我們這一代的城市人,便一定會怨天尤人,大吵大鬧,只顧投訴別人,埋怨自己命運的不濟。其實,當你有機會來一次雨崩村徒步,你自會發現,相對於大自然之大與天天在此刻苦勞動的藏民而言,我們所謂的擔憂與困擾,也著實是太渺小了!

回說徒步進入雨崩村之旅,吃過客棧老闆娘為我們準備的淨麵後我們便沿著驢、馬隊走過的山路,從海拔2000多米慢慢的升高到3700米。山路初段由於還在山腰以下,所見的都是翠綠清鬱的大樹,整個人就是全然置身在叢林中,抬頭完全看不見天空。山路就是無止盡的往上走,而且高不見頂,在高海拔山區行走,由於氣壓較低,空氣中的含氧氣量相對降底,行不到十數步,便要停下來喘氣。而折磨人的除了那連續不斷的上坡路,還有那些騾子邊走邊排的屎尿,令你無法完全放空心神,更要小心奕奕不要把它們踏個正著。那些拉驢子、馬子的藏民,這時看見你便開心了,三五成群的圍哄著你,先來一招〝仙人指路〞,說甚麼還有長長的一段路,路峭兼危險,嚇得你魂飛魄散;然後再來一招〝我佛慈悲〞,說甚麼由他們辛苦相助,騎上他們的驢子或馬兒,便可輕鬆的上路等。說穿了還不是希望為自己找點生意,賺點遊客的錢吧!他們的需要我們是能體會諒解的,但千辛萬苦的走到這裡來,就是為了要考驗自己的毅力,西藏5000多米高的神山岡仁波齊我們轉過了,尼泊爾4000多米高的山峰我們也走過了,這裡的高度才3700米,沒理由過不了吧!最後還是回謝了他們的「好意」,自己繼續上路去。反正獨闖高峰的感覺相當好,何必讓旁人來打擾呢?但行不到拾數步,便又支持不來,於是只好假裝看風景停下來,或索性坐到石頭上去稍事休息。在4000多米的高山上徒步,簡直是對自我體力與毅力的一大考驗,小一點的堅持也不得。我倆就此行行停停,停停行行的蝸牛式蠕動了4個多小時,期間就只有急速的喘氣與呼吸聲,一步一步的陪伴著自己向上走。
 
正當大家都走到糧盡氣衰,打算放棄的一剎那,在我們面前的不遠處,突然出現大批色彩繽紛的風馬旗。看見了這麼一大批的彩旗,我們的希望又回來了,因為我們知道已經離目標不遠了,原因是藏民總愛在山埡口處掛上風馬旗,祝願路過的人平安回家。果然沒錯,過了這一段風馬旗陣後,便正式到達3700米的山埡口,再步行不遠便有藏民開設的中途休息點,亦即表示我們基本上已經走完了上山路,之後的下山路便相對好走一些了。原本也想在休息點吃個方便麵才繼續起行,但¥10一個有點貴 (山下超市才賣¥3.5),於是決定還是待走下山到雨崩村後,再作打算!
 
一到埡口,便是雲開天闊,頭頂再無樹木遮蔽,從埡口往下望,前方已經可以清楚看見雪山,再往下走一點便可以看見下雨崩村,村落散佈在綠色田野之上,那是雪山山腳下的一方小平原。下坡路比起上坡走來要輕鬆百倍,我們用了4 個多小時上山,但下山卻用了不足2 個小時。途中我們還遇上一個三代同堂的藏民家庭在轉山,由60多歲已退休的老師爺爺帶領,背著孫子,後面跟著嫲嫲、女兒與女婿及另一位孫兒一行6人,從德欽的亞東來轉梅裡雪山,現在已轉了一半的神山,會面當天他們打算到雨崩神瀑去朝拜,之後就會轉到明永冰川的蓮花廟去繼續轉山。藏民轉山的速度比我們快,我們一般要轉7天的山,他們3-4天便轉完了,因為他們晚上也會轉,而且他們會在山上休息,所以速度會比我們快。
 
3:30pm終於徒步走到了下雨崩村,我們住在雨崩天堂客棧(德欽友誼民族客棧老闆娘介紹的),全客棧就只得我們兩人,客棧由一位昆明來的姑娘經營,她非常熱愛雨崩這個地方,之前來雨崩旅行時便愛上了“她”,其後還結識了屋主的弟弟,成了戀人,因此便與屋主合作,開辦了這一間民宿。民宿雖然只開業了五年,但部份的設備卻已顯得有點殘破,可惜在這不通公路,物資缺乏的偏遠村落,想好好的維修整理其實也不容易。老闆娘說她實在太喜歡雨崩了,加上五年來已投資了大筆的金錢,現在想放棄也不是說放棄便放棄那麼簡單。從客棧大廳上掛著的相片與牆上的留言看來,相信這裡曾幾何時也有過光輝的歲月,只可惜歲月不留人,現在似乎已風光不再了,而且還顯得有點殘破落寞之感。聽老闆娘娓娓道來,她這幾年來在這裡喜怒哀樂的心路歷程,以及她談到與戀人離離合合的困擾,當中看到一個人要追求夢想,平衡理想與現實,真的是何等的困難。或許,生命從來就是對有夢想的人特別嚴苛,因為這樣才能磨練出更有動力,更有遠大目標與生活勇氣的人吧!

雨崩村位處梅裡雪山背面,四面群山簇擁,是梅裡雪山中海拔最高的一個村寨,亦是藏民拜祭的四大神山之一。因其地理環境獨特,自古以來就只靠著一條人馬驛道通向外界,所以人煙稀少,全村據說只有20多戶人家,因此有人說這裡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而雨崩人自己則說他們來自森林深處,受到神靈的保護,他們生活的地方就叫作香格里拉。

 
雨崩村是現時國內小數仍未通公路的村莊,村內亦未舖設電網,各戶也只能靠自家的發電機發電,所以若想用電開燈,也並不如大家想像般按一下開關制那麼簡單。不過,在這裡大家卻有機會重溫茶馬古道昔日的風采。由於被4000-7000米高的群山緊緊的包圍著,因此生活物資並非如城市人般垂手可得。日常所需的物資需要從縣城德欽,先花上大半天的時間,用小貨車將貨物送到西當山口,然後再僱用驢隊、馬隊或背夫把貨物逐一運回雨崩村去,當中費用相當昂貴,而且也很費時,所以在村內吃一碗麵的收費,往往要比村外貴上一至兩倍。

這裡的藏民堅守著一個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的信條:不亂砍伐森林,亂獵動物,也不允許外來人破壞他們的規矩,為了盡可能減少佔用土地,減少對大自然的索取,兄弟姐妹和父母之間從不分家,不分土地,不分牲畜,人口因而能保持低增長。所以雨崩的一草一木都能較好地保持原生態的樣子,聞說雨崩一些地方還保留著一妻多夫現象,即兄弟合娶一個妻子,其關係真的非常微妙。

有人說,走一趟雨崩村,大家會有 “身體下地獄,眼睛上天堂”的感覺,我個人絕對認同。雖然這裡交通不便,山路陡峭,但卻是遠離塵囂的世外桃源。雪山、草甸、原始森林、冰川、瀑布、湖泊等景觀隨處可見,也十分壯觀;而牛、馬、羊、豬、雞等禽畜則自在地在草甸上游走放牧,這裡簡直就是人間天堂。可惜聞說雨崩很快便會開通公路了,相信這裡的美景和千百年以來的騾馬驛道,將會隨著公路的到來,即將成為歷史陳跡。

或許,天堂與地獄,從來就是一體,誰也不能缺了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