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5年4月11日 星期六

雨崩神瀑的啟示


 
做回自己可以嗎?現代人許多都生活得不開心,因為大家都只是生活在別人的世界裡。東西一旦放錯了地方,就會變成垃圾,人一旦放錯地方就會綁手綁腳。所以如果你發現目前的生活不順輰,那該是換個位置的時間了。不要說機會從來沒有出現,它出現過許多次,只是你捨不得放下現在自己所緊握著的東西而已。
 
柏拉圖曾經說過:「人生最遺憾的,莫過於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卻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決定我們一生幸福的,其實不是我們能力的好與壞,而是我們每一次的選擇。所以若要生活愉悅,就無須計較身邊的人給予的反應;而若要前行,就得離開你現在停留的地方。有些路很遠,很陡,很難;但不走會後悔。如果你想要的生活還未出現,那麼就去創造它吧!
 
選擇,你一直都有!生活有多精彩,就看你有多大勇氣!
人生最大的貴人永遠是自己,取悅別人,不如取悅自己!
 
雨崩天堂客棧的住宿環境還算可以,雖然床鋪與房間有點髒亂,但只要睡進自己的睡袋裡,就好像躺到了自己家中的睡床一樣,感覺舒舒服服的(所以如果到較偏遠的小村鎮留宿,我們一定會把睡袋帶上,雖然這樣行李重量便大大增加,但總好過一夜難眠),睡覺的問題解決了,但晚上往洗手間卻有點煩惱,因為洗手間建在戶外,離主樓有一些距離,入夜後要摸黑前行,還要小心沿路不要踏上了馬糞,又或是意外墜進糞坑中,所以必須小心翼翼的看清楚每一步。未到過藏區的人,很難聯想這裡廁所的惡劣情況,簡直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要不是已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大家一定不會願意走進廁所去,縱使大家一定要去,也不是說你想進去便進得到,因為很多時那些糞便都已滿溢的鋪滿一地,你不敢踏著糞便前行,那就只好在門口的最近處就地解決好了。幸好當晚氣溫不太寒冷,手拿著電筒可以慢慢的走,而老闆娘也算把廁所清理得潔淨,靠著微弱的光線,只要快手快腳的便能完事了。

第二天早上起來,吃過老闆娘弄的抄飯,藏族人家吃得很簡單,酥油茶、糌粑、土豆就是一頓飯了。之後,老闆娘表示她今天要往德欽去辦貨,明天才回來,客棧就留給我們了,臨行前她表示這裡的男屋主會為我們安排晚餐,其他就自己解決好了。來到雨崩村,我們竟然有了自己的民宿,雖然只是做一天的主人,但感覺也相當不錯呢!待老闆娘離開後,我們也出發到神瀑去參觀,進入神瀑的路需要先穿過下村,再經過一片開闊的青稞草原,草原上都是跑來跑去的牲畜,然後再往裡面走便是一片原始森林。沿途有一條清澈的雪溪相伴,循著溪水逆流而上,進入山林溪水漸急,不時有巨大樹幹橫於河中,據說自然死亡的大樹可轉世為人。河床上朝聖者用石頭堆壘起數不清的馬尼堆,為這一條藏民轉山朝拜之路,增添了濃濃的宗教色彩。進了山谷,陽光透過樹枝照射進來,河面上升起薄薄的霧氣,也給寂靜的山林帶來了不少神秘色彩。走過了一程又是一程,爬過了一山又一山,越接近神瀑,藏民們用來祭祀的經幡就越多,終於來到山谷盡頭處的神瀑。

長途跋涉辛苦的走到雨崩村來,除了想考驗一下自己的體能與耐力,同時瞭解藏民在這個遺世獨處的小村落的艱苦生活情況外,最重要還是想到這裡的神瀑去看看。傳說神瀑具有靈性,若到來參拜的人即將離世或已病入膏肓,神瀑的流水便不會直接的下墜,而只會流到一旁的石崖上去,此外泉水也有治病功能,在瀑布下繞上三周,則可保自己與家人的平安。所以藏民特別重視這一神瀑,這裡也就成了梅裡雪山轉山時的必經路。藏區由於多被50008000米高的群山重重的圍困著,生活在這裡的藏民們,每天對著這些高不可攀的群山,在不能與它們力敵之餘,也就只好學習如何與“它們”和睦相處。同時,亦由於靠山吃山的原故,藏民們知道自己的一切生活所需,都要依賴群山來照顧,因此也就慢慢的形成了對群山的敬畏與敬重之心。

轉神山祈求平安,消除罪孽,是每位藏民一生的心願,而一些高插入雲的雪山群峰,更往往被藏民視作守護神,所以縱使山路如何的崎嶇難行,要他們付出多少的艱辛與犧牲,他們卻有著堅強的信念,相信只要誠心朝拜,上天自會保護照顧他們,也能讓他們的來生好過一些。我想,藏民們這種看似不合邏輯的信念,對於生活在物質富裕的城市人而言,根本是無法理解。但只要大家來藏區走一趟,我相信大家很快也就能體會明白的了。

我們在遊覽神瀑之際,剛巧遇上一對藏族母子在朝覲,母親看上去應該有八十多歲了,我們看著他倆母子口中喃喃的在頌經,一臉虔敬的對著神瀑叩拜,之後便坐在神瀑前休息默想,而老人家更安祥的將身子倚在兒子的肩膀上,面上自然流露出一份安然滿足的喜悅。老人家心裡一定在想,終於看見了神瀑,心願也完成了,更重要的是能看到瀑布的水是直墜谷底,這將代表自己能長命百歲,而兒子的來生也應該能平穩過度了!我當時在想,生活其實就是如此簡單,一份的心願達成,一份的內心平安,比獲得千萬兩黃金來得更有意義。所以,凡事只要能做到心之所安,其他人世間的困擾與紛亂,富貴與貧賤,也就不是什麼的大問題了。

以前在電視上看過藏民轉山的記錄片,心中總是想不通,他們為何要自討苦吃?竟如此的無知,傾家蕩產地去侍奉神明?當時就當作是大家在文化與教育水平不同來瞭解。但自從這幾年在藏區走多了,每到一地,總會跟著藏民們一起轉山,看著他們或是獨個兒,或是一家大小,扶老攜幼的,誠心地一路上磕著長頭不斷的朝拜,每完成了一段路程,就好像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般,非但一點辛苦的表現與怨言也沒有,還表現出滿心歡喜。慢慢自己也開始體會到他們的心境,而在漫長的轉山路上,也不期然的感受到一份安然與釋然的平安。人只有在如此艱難刻苦的環境中走過來,才會發現自己的渺小與無能。而在面對大自然加諸的種種困難與限制時,個人在無法應付之餘,也就只好求助神靈,大家雖然明白神明未必每次都出手相助,但總能讓大家在面對無助時,為自己和家人帶來一點希望與慰藉。
 
 
其實現代人的生活也離不開信仰,不同的只是我們將神山轉化為物質的名利與金錢,大家在不斷追求物質滿足的同時,其實不也是為了逃避自我的無能與不安全感嗎?可惜的是,我們愈是追求物質的擁有,心靈也就顯得愈空虛,到頭來雖然擁有了不錯的物質生活,但同時也失去了內心的平安。其實每個人的心裡總有其終極的追求,問題是藏民放棄了物質的需要,換來了心靈的平安,而現代人則只顧追逐名利,換來的反而是對生命的孤獨與不安。從這一角度而言,藏民似乎比我們更有智慧與富有呢!其實,現代人的物質生活富裕,令他們誤以為世界真的完全能在他們操縱之下,結果當然引來種種的不安與焦慮。如果現代人能好好的跟藏民學習,明白人與大自然的互相依存關係,也學習多點順應自然,減少對大自然和周遭的人和事的強烈操控慾念,我想大家的生活也必能更開心愉快。畢竟人自己才是生命的主體,能讓自己做到心之所安,那才是生活之所在。就好像藏民一樣,他們雖然擁有滿山的秏牛與蟲草,但是他們卻對這些的物質財富不屑一顧,反而將心力完全用於轉山朝聖等工作上,最終為自己帶來一生的自在與安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