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5年2月23日 星期一

雨中瀘沽湖



心理學大師容格就曾經有過這樣的一段精彩描述:『在全無準備的情況下,我們踏進生命的下午。更壞的事,我們假定以往對於生命的信念和原則,在未來仍然有效和合用;然而,我們總不能遵循生命上午的程式,來活在生命的下午中。早晨是真實的東西,到了黃昏卻可能變成了一派胡言』。我想這正好解釋了為何我們需要不斷的轉變,也叫我們好好的去接受自己每天的不同。

在麗江古城停留的一個多星期,我們去了瀘沽湖遊覽,原本六小時的車程,最終還是花了9個多小時才能到達。出發前一天,我們刻意到古城裡國家旅遊局指定的遊客服務中心購買車票,以為萬無一失,誰不知還是遇上麻煩。
 
首先,工作人員說7:30am集合,但出發當天致電司機時,卻告知是8:00am,害得我們一早起床準備。到了集合地點,看著接載我們的殘舊中巴,心中已知不妙,幸好客車很快便起行(8:30am),心中的疑慮才稍為放下。離開停車場,客車照例在街上等客,其後再多接載了兩名乘客後,才正式上路(9:00am)。眼見客車逐步駛離市中心,正朝郊區進發,心中的疑慮也開始消退。但“說時遲那時快”,正當我們剛把心頭大石放下,準備好好的欣賞沿途風光之際,客車卻在一個轉彎路口處,突然被檢查車輛牌照的交警截停。

客車停定後,司機被即時請進路旁的公安車上,與此同時,另一名身穿便服,自稱是工作人員的人,則“凶神惡殺”的衝進車廂來,他不由分說便對著我們破口大罵:說我們違規乘坐非法客車,現在汽車要扣留調查,這是為了大家的安全著想,大家不能繼續行程了。當下大家可真的是被弄糊塗了,為何自己手上的車票會是不合法的呢?車廂內即時群情激憤,內地的乘客更與該工作人員理論對罵起來,但那工作人員卻擺出一副愛理不理的姿態,表示自己只顧執法,其他的事他一概不理,也與他無關。這話一出,當然引來全車乘客哄動,大家群起向他圍攻,眼見敵不過群眾,他只好落荒而逃,匆匆的跑下車逃之夭夭。

 
眾人見問題沒解決,便轉而想找司機去,但見司機與交警正在公安車上爭論得面紅耳赤,大家也顯得有點無奈,誰人也不敢趨近瞭解。幾經擾攘,司機終於給放出來了,大家於是便一擁而上,七嘴八舌的向他瞭解情況。司機無奈地表示要大家就地等候30分鐘,說是已安排了另一部車子來接載我們。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大家也只好接受,呆站在路邊,吃著飛揚而過的汽車廢氣與塵土。此時我才留意到,原來我們並不孤獨,不遠處其實還停著幾部像我們一樣被扣查的中巴車,大批的乘客也都是站在路旁呆等著。
 
再回看我們的司機,現在他輕鬆多了,還不時跟交警們有說有笑,其中一位交警更取來水果跟他分享,大家就像老朋友一樣,閒聊說笑得非常開心。這樣的情景,真的令我們這些來自國外的人摸不著頭腦。剛才雙方不是還在吵得面紅耳赤的嗎?怎麼現在竟然會變得如此談笑自若?中國人的社交關係果真耐人尋味,簡直就是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難怪外國人跟我們打交道,往往都會踫到焦頭爛額。其實,這種種假公濟私的現象,在旅途中隨處可見,中國現在面對的問題並不是沒法可依,而是執法不嚴,官員們以權謀私,小市民看在眼內,也就有樣學樣。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大家見上層也不守法,既沒紀律,也沒規管,於是便各出奇謀,各施各法,各取所需,總之就是「搏一搏」的心態,一切矇騙過關就好了。其實只要上層認真執法,而法例也不朝令夕改,凡事有理依據,那又怎會有人會如此明目張膽的亂來呢?難怪其中一位乘客嘲笑譏諷的說:早點給交警一些錢便沒事了。
 
呆等了45分鐘,調來的車子終於出現,可惜我們仍是不夠內地人醒目,趕不及取回自已剛才的好位置,結果要坐到較後排,可幸調來的車子比較新,也算是不幸中之大幸。汽車一路前行,平安無事,中途停在一處「農家樂」的地方吃午餐,眾人下車後便立刻衝進廚房去點菜,我們當然再次不是內地同胞的對手,眼見自己的遲鈍,相信等大家全都吃飽了,我們可能還在點菜呢!於是我們就選取一個現成煮好的雞湯,算是簡單的吃過了午餐,而且味道還不錯。其實,要認真的論速度、講效率,香港人無論如何還是比較優勝。
 
接近瀘沽湖的道路不好走,大部份的路段都在修路,說是為了要開通往機場的公路。雖然道路基本上已修好了,但由於雨季塌方嚴重,不時還看到修路工人在處理塌方的泥土。客車在大石頭間躲閃穿梭繞行,在崎嶇不平的泥石路上行走,車廂左搖右擺,大家的五臟六腑差點兒也被“搖”了出來。窗外還不斷的下著大雨,期間客車途經觀景台,司機給我們下車拍照,但由於四周煙雨迷濛,甚麼景物也看不見,所以大夥兒去過洗手間後,便匆匆的跑回車上去。提起去洗手間一事,發覺這一趟的旅程,司機似乎特別關照乘客的身體健康,經常停車讓乘客上廁所。單是一趟9 小時的車程,就停了不下6-7次,每次收費¥1,大概也花了我們¥10。坐長途車要是司機停車,大家一般都會上廁所去,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司機下次會何時再停下來,要是這次沒去,之後突然「人有三急」等不來,那時司機又不給你停車,那你的問題可就麻煩大了!所以這¥10不花還需花,沒辦法!
 
客車終於在下午5:00pm到達雨中的瀘沽湖,下車後我們四處尋找旅館,最後選了青年旅舍的湖景露臺套房入住(會員價¥110),向山景床位價才¥20。這趟行程自己也發覺,人似乎真的是老了,體力與承受能力也不及年青時那麼強,現在總是想住得好一點,享受好一點,連行程的安排也慢一點,輕鬆一點。不再像以往年青力壯時,只會選擇最平宜的¥20床位住宿,也不會再匆匆忙忙的,一個景點跟著一個景點的跑,我想這就是生命的奇妙之處,在生命的不同階段,我們會做不同的事,如果一直堅持做著同一件事情,扮演著同一個的角色,要求自己永遠有同樣的能力與成就,那就是不能面對生命的轉變,也就是永遠沒有成長的表現。心理學大師容格就曾經有過這樣的一段精彩描述:『在全無準備的情況下,我們踏進生命的下午。更壞的事,我們假定以往對於生命的信念和原則,在未來仍然有效和合用;然而,我們總不能遵循生命上午的程式,來活在生命的下午中。早晨是真實的東西,到了黃昏卻可能變成了一派胡言』。我想這正好解釋了為何我們需要不斷的轉變,也叫我們好好的去接受自己每天的不同。
 
由於坐了9個多小時的長途車,身體也比較疲累,所以吃過晚飯後便上床休息。雨一整夜沒停,早晨站在旅舍陽台往外一看,才真的明白什麼叫煙雨濛濛,水天一色。吃過早餐後,便順著湖邊漫步走了一轉,我們一路感受著湖畔下著微雨時的朦朧與浪漫!之後到達湖邊最高的一處觀景臺,透過雨簾遠眺灰濛濛的湖面,湖水因為深淺不同,遠近不同,呈現出不同的顏色。裡格半島就像一支棒球棍伸進湖中,由於仍不時下著雨,令雨中的瀘沽湖顯得唯美也浪漫,我們很是享受這一刻的寧靜、簡潔與陰冷。其實無論春夏秋冬,晴天雨季,早晨還是傍晚,瀘沽湖總是那般的美。如果天色晴朗,坐船在清澈碧藍的湖面上晃晃悠悠,享受這裡的清風,陽光,美景與水,絕對是人生一大享受。來瀘沽湖就是要什麼也不做,就只是靜靜的坐著,吹吹風,發發呆,全身放輕鬆,盡情享受這份悠然自得的愜意。
 
瀘沽湖位處滇西北高原,川滇交界的雲南寧蒗彝族自治縣境內,西南至麗江市中心約200公里,古稱魯窟海子,納西族摩梭語意即山溝裡的湖。瀘沽湖狀若馬蹄,構造上屬斷層結構,是由地殼運動形成的高原溶蝕斷陷湖盆,這種構造同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北面的賽里木湖類似,湖心簇擁諸多島嶼,湖泊四周則被群峰懷抱,湖水清澈,湖光山色,相互輝映。這裡也是中國著名的地震帶,處於青藏高原板塊與雲貴高原板塊的結合部,地殼運動非常活躍。所以湖畔的居民對地震有較高的警覺,這主要體現在他們的居所—木楞房。木楞房是瀘沽湖畔很有特色的民居建築,是摩梭人最常見的居所,一般為圍合式佈局,類似於北京市的四合院。採用去皮後的圓木作為房屋主材,整幢房屋不用釘,也沒有磚瓦,防震效果非常好,房屋內部有閣樓,據說待走婚的摩梭女子通常就是住在這裡。
 
瀘沽湖是中國摩梭族人世代生活的地方,而這裡的摩梭人至今仍沿襲“走婚”習俗,保留著“男不婚、女不嫁、結合自願、離散自由”的母系氏族制度。“走婚”就是一種男子夜晚到女方花房去偶居,天亮前便返回自己母親家,男女一輩子不結婚,若有了孩子便交由女家撫養。“走婚”不是亂走,同一階段,一個男人只能有一個“走婚”伴侶。有血源關係的不能“走婚”,如果違反當地的道德規範,會受到輿論的譴責。
 
此外,瀘沽湖畔也是宗教信仰高度普及的地區,這裡的摩梭人是一個宗教信仰族群,幾乎人人都是宗教信徒,宗教信仰已經深入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達巴教與藏傳佛教是摩梭人信奉的主要教種,而格姆女神廟更是摩梭人的宗教聖地。摩梭人雖然與許多藏族人一樣信奉藏傳佛教,但與藏族人死後進行天葬的習俗不同,他們認為人死魂在,而且與在世的人仍有關聯,所以死後多採用火葬。
 
可能是剛巧這幾天都下著滂沱大雨吧!瀘沽湖給我的感覺並沒有旅行書所說的那麼吸引,她反而更像一個開發了的渡假村,除了那一系列建在湖邊,比較吸引的小木屋外,其他就是些廳餐與酒吧,連一個真正的摩梭族人也沒見到。又或者瀘沽湖的美根本不在於其湖光山色,而在於其摩梭族的走婚文化。但如要對這一文化有較深入的理解,那便要直接走進族人的家中去,在她們那裡住上一年半載,可能才會有較大的感覺。但這對一般的遊客而言,卻又花不起這麼多的時間。雖然看看他們的歌舞,參加他們的溝火晚會,或許也可以增加一點點的瞭解,但個人還是覺得那些活動,娛樂及商業氣味較重,不去也吧!
 
 
在瀘沽湖待了兩天,第三天便一早回程,大雨仍然下過不停,客車一如以往,8:00am發的班車,最終仍是要9:00am才能起行,要問原因,那就只有司機自己才曉得。回程道路泥濘處處,我們沿著川、滇互通的S307省道前行,客車在高山峽谷中穿行,其中瀘沽湖至麗江的一段盤旋山路,兩邊高山聳立,特別是麗寧十八彎路段,更是千山萬壑,異常險峻。由於天雨路滑,加上這幾天的持續性暴雨,引發了山體滑坡和道路塌方,沿途因而泥石流處處,道路嚴重阻塞。因前天路面被掉下來的石塊堵住,一輛大鏟車正在清除石頭和泥土,故只剩一條行車道同時供雙向的汽車使用,汽車因而大排長龍,行車十分緩慢。下過雨的路特別濕滑,期間我們就眼見前車因路窄超車而險些衝下山崖,幸好司機剎車及時,只是左前輪衝出了崖邊,搖搖欲墜,嚇得車上的乘客慌忙逃生,而途經的司機見狀也紛紛下車協助搶救,最終也只是讓大家虛驚一場,未有造成任何傷亡。
 
之後一路平安返抵麗江古城,女兒國之旅也就此結束,下車時心中總是有點不滿足的感覺,就好像國內的一句時興旅遊述語:「不去你會遺憾,去了你會更加遺憾!」旅行有時就是這樣的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