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5年1月18日 星期日

雲霧中的龍脊梯田

 

楔子:大部分人看待事物,都或多或少地戴上有色眼鏡,習慣了用自己的經驗、好惡和道德標準來進行評斷,結果就只能看到了假像。其實世上那有什麼正確與否的普世價值與行事準則?所以,不要一味只按著自己以為正確的那樣去思考!既然來到了人家的地方,與其說人家的不是,倒不如學習尊重不同的文化價值,一切入鄉隨俗就是以了。因為只有學懂包容,大家才會擁有一個完整的世界。

在青年旅舍歐陸式花園吃過自備早餐,再把大型行李打包寄存後,我們便出發前往離桂林103公里的龍脊梯田。龍脊梯田景區位於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和平鄉境內海拔1916米的龍脊山脈,是一個規模宏大的梯田群,面積共66平方公里,梯田海拔最高1180米,最低380米,坡度大多在2635度之間,包括了三個區域,分別是:大寨紅瑤梯田觀景區、平安壯族梯田觀景區、龍脊古壯寨梯田觀景區。

旅舍的驢友說火車站會有較平宜的直達車,所以我們便先到街上乘¥1的公車到火車站去。到了火車站,由於正直上班高峰時間,所以幾經辛苦才能擠下車。一如以往,人還未站穩,大批的說客便已經蜂擁而上,硬是要拉你去乘他們的車,幾經辛苦才得以突圍,定過神後見到一位中年婦人,看來比較老實可信,便找她瞭解車費,她先開價¥50,我們還價¥35,最後大家談妥每位¥40,之後她便帶我們四處去找車,又打電話聯絡司機,忙碌地擾攘了十多分鐘,可惜還是沒進展。周邊其他的人紛紛對我們說,所有車都出發了,現在是不會再有車往龍脊,還說她是在騙我們的。但奇怪的是,她們卻同時在不斷遊說我們坐她們安排的車。在國內旅行,要是對這種種的現象過於認真,我想大家必定會給氣壞的了。前前後後的擾攘了廿分鐘,我們終於決定放棄,自行到汽車站購買公車票。由於桂林沒直接公車往龍脊,所以我們要先乘車往和平(¥19),然後再在當地轉車往龍脊的大寨(¥9)去,車程雖然比較轉接,花的時間也比較多,但勝在車資平宜,也可以有更多的機會直接與當地人接觸。

按國家政策的規定,公車必須準時發車,但一如以往的經驗,客車離開客運站後,司機還是會在路上沿途找客人,從來就不會有一部車子,在離開客運站後便直接的起程,這似乎成了必然的慣例,大家都見怪不怪的了。相信這一現象非等到國內人民整體富起來,大家的經濟條件提高到一定的水平後,問題才能完全的解決。否則,縱使現在訂立了什麼的法規也沒用,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怎樣管也管不來。這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所謂秩序了,雖然在西方人眼中,這叫作混亂、違規,但當中其實也隱含了中國人的一些生活智慧,所謂之靈活變通。當然,假如你已經完全習慣了西方人的生活邏輯,完全溶入了他們的一套價值觀念,同時也像他們一樣,擁有豐富的社會資源,那肯定無法認同這樣的觀點。但世上那有什麼正確與否的普世價值與準則?大部分人看待事物,都或多或少地戴上有色眼鏡,習慣了用自己的經驗、好惡和道德標準來進行評斷,結果就只能看到了假像。所以,不要一味只按著自己以為正確的那樣去思考!既然來到了人家的地方,與其說人家的不是,倒不如學習尊重不同的文化價值,一切入鄉隨俗就是了。因為只有學懂包容,大家才會擁有一個完整的世界。

幸好今次的司機還算有點良心,只是在路上轉了一會兒便決定起程了,或許這是國家開放改革帶來的轉變吧!比對五年前甚至更早的經驗,今天國內人民的生活水準,好像真的是不同了,對時間管理的觀念是改善了,人民的素質也好像提升了。雖然總體的進展還是很緩慢,但發展看來是有希望的,畢竟是停滯了這麼多年,加上又是一個由如此龐大而多元複雜的民族所組成的國家,要真正發展起來,要即時達到西方先進國家的水準,跟本不可能,也真的需要一段長時間,甚至幾代人的努力!所以當大家在評斷國家的發展及改革時,還是應多給她一點的耐性,也應多給予一些的支持。
 
今次的公車司機很好,沿途不斷幫我們留意途經的其他客車,讓我們的接駁過程變得相當順利,在中途轉過車後,中午左右便到達龍脊的大寨了。透過車上一位當地人的介紹,我們在大寨入口的不遠處,很快便找到投宿的地方並安頓下來,¥50一晚的房租算是有點貴,但在偏遠山區其實選擇也不多。當然,要是能住在當地瑤族人家裡,價錢肯定會平宜一點,但可就要席地而睡,與雞鴨同眠。看來人真的是變老了,還是有張正式的床,一個獨立的衛生間比較好!

匆匆吃過了昂貴的午餐(¥65)後,我們便開始徒步上山去。沿途梯田處處,高高低低,非常壯觀。而走在雲霧彌漫的山間稻田,我們的視線被梯田分割而又協調的線條所吸引著,整個山都是窄窄的梯田,而田埂則像是劃了等高線似的。據說,龍脊最大的一塊田也不過一畝,大多數是只能種上一、二行禾苗的碎田塊,因此有“蓑衣蓋過田”的說法。期間下了一陣小雨,整個山巒因而大霧彌漫,不過雲霧依然擋不住梯田的綠色,層層疊疊的梯田就像是蓋上一層綠衣,分外養眼。據說在不同的季節,龍脊有它不同的美,遊覽梯田的最佳時間是每年農曆四月十五以後,即介於梯田開始放水的半個月和每年中秋以後的半個月。不過每個季節其實都有它的特色: 3月油菜花開,龍脊是鮮花盛開的梯田;4月中旬-6月中下旬是龍脊灌水插秧期,這時能拍到水中倒影的美景;7月-9月中上旬,秧苗一片綠色;而9月中下旬-11月中上旬,則是收穫的季節,龍脊梯田一片金黃;至於12月中下旬-2月中上旬,是冬季的美景,或許能看到銀裝素裹的壯寨和梯田。 

龍脊梯田景區居住的都是少數民族,主要居住著壯族、瑤族兩種民族。所以來龍脊不僅僅是看梯田,也是看寨子。這裡的壯族、瑤族建築非常值得一看,尤其是那些大寨房屋,全是典型的木質結構,由於依山而建,所以大多是吊腳木樓。這裡大部分的房屋都是三層高,面積足足有三千多呎,但據說每家就只有5-6人居住,其他大部份的地方都是用來飼養家禽,真的羨慕死我們這些住在擁擠城市裡的香港人,這裡連畜生居住的地方,環境還要比香港人的來得寬敞舒適。我們這次是從大寨村進入,而入住的客棧也不是在觀景區內,不過遠離景區,反而落得清靜自在。從客棧二樓房間裡憑窗遠望,隔著山坳的溪流,就可以舒適悠閒的欣賞到整個寨子的建築景觀。尤其黃昏時段,由於沒有汽車的噪音,也沒有電腦,甚至電視聲的幹擾,只有山間飄過的雲霧伴著潺潺的流水,整個龍脊顯得份外寧靜清幽,絕對是別有一番景致。 

這裡也是適合徒步的好地方,因為這裡所有的地方都是臺階,汽車根本開不進來,而踏自行車則既辛苦也危險,最好的方式就是徒步健行。走在寨子僻靜之處,走在古老石板路上,鄉間氣息撲面而來,而腳下臺階還是以前的石塊建成,仍然保留著原始的風貌,讓人有一種超凡脫俗,古樸優雅的感覺。 

因中午吃得過於昂貴,所以晚餐就只好將就一點,吃個簡單的方便泡麵就睡覺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