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5年2月1日 星期日

漓江上的船夫




心態是自己調整出來的,笑著看世界,世界會還你一份好心情。美好的日子帶給你快樂,倒霉的日子帶給你經驗,最糟糕的日子,也可以帶給你教訓。所以別再一直埋怨生活艱苦,這個世界其實比你辛苦的人還多的是。
 
個人堅信,人的態度決定了他的機會,只有當你對自己所做的工作熱情投入,大家才能為自己創造一個不平凡的精彩人生。

在陽朔的第二天,我們決定坐竹筏遊灕江,我們先乘公車到楊堤,在客運站外遇上了一位正在「找客人」的中年婦人,她向我們開價
¥120租用一隻竹筏,見她也算平實,而價錢也算合理,於是便決定跟她一起到碼頭去。碼頭離客運站有一小段步程,穿過了橫巷的古舊石屋,遠遠便看到早已在江邊等候著我們的船夫,也就是婦人的老公。我們簡單的檢示了竹筏的狀態,覺得還可以,於是便決定租用,隨即坐上竹筏,開始半天的灕江遊。


灕江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發源於桂林市資源縣貓兒山,向南流經桂林、陽朔等縣市,全長426公里,以楊堤碼頭到興坪之間,約40公里的一段河道風景最美。灕江的特點,一般都以清、奇、巧、變來形容:「清」指灕江的水,一年四季晶瑩透亮,清澈見底;「奇」指灕江的山,奇異峻美;「巧」指灕江的風景巧奪天工,沿途奇形怪石氣勢萬千,而石崖上的石紋石色,更是光怪陸離,絢麗多姿;「變」指灕江的景致變化多端,一時孤峰矗立,一時山海峰林。據說灕江的景色,還隨著季節、晝夜、早晚、晴雨的不同而變化,尤其是清晨和細雨之時,晨霧煙雨,籠罩群山,若隱若現,藏頭露尾,變幻莫測。

船夫待我們坐穩後,便小心奕奕的把竹筏撐離江邊,從竹筏回望楊堤所在的鴛鴦灘,兩岸翠竹成林,連成一片的綠色翠屏,搖曳在青山、秀水、飛瀑、淺灘之間,給人一種清幽、寧靜、祥和、致遠的感覺。船夫說因為村後的兩個山峰就像一對倒掛的羊蹄,取其諧音,故稱楊堤。之後我們隨著江水慢慢漂浮而去,沿岸奇峰挺秀,水碧山青,茂林如畫,山村炊煙處處,一派蔥翠,風景宜人。只見江水忽曲忽直,時緩時急,有時波平浪靜,有時浪翻濤滾,銀花飛濺,而倒影江中的樹林、群峰、遠山,則有如中國的山水畫卷。

從楊堤¥120包一隻竹筏,雖然好像貴了點,但沿途的景色卻是相當優美,個人覺得完全物超所值,加上遇到一位很好的船夫,沿途除了給我們介紹風光外,他似乎也很享受這份工作,一路上悠閒的慢慢搖,令一趟原本只需90分鐘的船程,他卻用上二個多小時,讓我們完全可以近距離地,去慢慢感受灕江沿岸的喀斯特山水風貌。遊灕江一定要試試坐竹筏,不要坐大型的遊覽船,後者收費昂貴,完全物非所值,浪費金錢時間,根本無法看到灕江的美,可惜這卻是所有旅行團的指定活動。因為只有這樣的安排,才可以在緊迫的行程中,擠出多一點的空間,除了能讓大家多跑幾個景點外,更重要的還是要騰出多一點的時間,讓大家去購物,也讓導遊從中多賺點回扣,幫補一下收入。而坐竹筏則可以不時停下來拍照取景,加上船速慢,也就可以細緻地欣賞沿岸風光,甚至可以在途中上岸,去品嚐一頓地道午餐,這就是竹筏和大船的區別了。 

回說我們的船夫,原本還擔心他愛說話,會破壞我們的寧靜,幸好他的表現還算是適可而止,反而是我們跟他聊起船夫這一職業時,他才多說一點點。他除了盡責地介紹沿途的風景外,還很開放地跟我們分享他的日常生活。話說之前他是當徒步響導的,但因工資太低﹝每月只有¥700﹞,根本無法應付生活。據說他的大女兒在讀書時得了精神病,但因家貧無錢找好醫生來醫治,到了後期病況嚴重了,自己也無法繼續供養她,只好無奈地將她送到貴州貧困山區去給人當老婆,也算是盡了父親所能,為她找個歸宿渡過下半生。幾年前家中的小女兒考上了大學,也算是一個讓家庭有機會脫貧的好事,可惜他自己的所有積蓄都已花在大女兒治病上,再也沒能力替小女兒繳付大學學費。但他仍非常堅強,向小女兒表示只要她願意努力學習,並在課餘時給自己找點兼職來幫補一下,他便無論如何也要讓她完成大學的夢想。船夫更表示,命運由天定,生活上遇上的種種問題,自己也只能盡力而為,其他就只能聽從上天安排了。現在他辭掉了響導的公職,向銀行貸款買了這條竹筏,夫婦兩人合作,太太在客運站找客人,他則在灕江邊等客人來上船,每天大概能找到兩批客人,如是者一年下來,也能為家庭賺到大約兩萬多元,為小女兒找到了學費之餘,倆老的生活也算是過得去。

聽了他的分享,令我思考了很多問題,自問一向相信“生活從來不容易”的大道理,什麼聽天由命,盡力而為等也說得琅琅上口,但要是自己真的面對船夫那份生活遭遇時,個人是否也真能像他一樣,有著如此堅強,如此樂觀的心態?看著他今天悠閒地在撐船,與我們分享他的經歷時,就好像是在講述著其他人的故事般輕描淡寫,反觀很多香港人,在面對生活中一些不如意事情時,卻往往只會怨天尤人,大吵大鬧,這位船夫對生活那份堅強信念與態度,也真的值得我們敬佩與學習。

看著船夫便讓我想起多年前在尼泊爾登山健行時,曾經聘請過的一位響導,他很喜歡徒步與登山,也很有抱負與理想,在沒帶客人登山時,會在家中修讀大學的遙距課程,他對我們說,他的夢想是要擁有自己的登山公司,同時在大山下為家人買塊可耕種的田地。我們很欣賞這類熱愛自己工作,敬業樂業的人,他們雖然工作環境很艱苦,但他們對自己的工作,卻擁有著無比的熱情,工作對他們而言不純然是賺錢謀生的工具,同時也是他們興趣與生命力所在。個人一直相信,人的態度決定了他的機會,只有當大家對自己所做的工作熱情投入,大家才能為自己創造一個不平凡的精彩人生。
 
不經不覺間,竹筏便到了興平,船夫把我們安安穩穩的送上岸,臨別時還不忘提醒我們,一定要在此拍照留念,因為二十元人民幣紙鈔上的圖案,就是在這裡取景的。碼頭上有很多“三腳雞車”在等候客人,每位2元至5元載你去古鎮或汽車站,但其實路程很短, 慢慢走路也只不過15分鐘左右,對於我們這些省錢族而言,當然是靠自己雙腳走啦!
 
興坪鎮早在三國吳甘露元年(西元265年),即已為熙平縣治,管轄陽朔一帶,隋代開皇十年(西元590年)廢熙平縣改置陽朔縣,興坪才被陽朔縣所管轄。境內不僅有九馬畫山、螺螄山、蓮花岩、天水寨、靈寶閣等8大景區24個風景點讓人嘆為觀止,還有明代建築騰蛟庵。不過興坪這個地方,還是直到19987月,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遊覽灕江,並順道來興坪漁村一遊時,才激起中外遊客慕名而至。而據說葉劍英元帥曾對興坪的奇山異水,有過“馬躍華山人睇鏡,果然佳勝在興坪”的高度評價。
 
興平是個安靜的古鎮,面積不算大,快速走一轉,也不用15分鐘就走完。但其實這裡的古橋、古渡、古亭、古戲臺、古廟、古寨、古樹和古村落建築群,都比較能保持其原有的歷史環境與風貌,而景點主要都集中在墟市上的古街及離墟場約2公里的漁村附近,加上遊客小,刻意的修飾也不多,所以如果時間充裕的話,大家倒值得在此多留一天,悠閒地穿梭於古色古香的石板巷道,好感受當中的小鎮風情,更可以領略到“老街長長,古巷深深”的意趣。

但因為我們在縣城已訂妥了房間,所以在古鎮漫步走了一回,再在路邊的攤檔吃過了¥6一碗的桂林米粉當午餐,便搭乘中巴返回陽朔縣城去。其實,在陽朔旅遊,主要交通工具還是首推自行車。由於陽朔縣的面積不大,而且許多不錯的景點都是在鄉村裡,加上自行車既彈性又環保,租金也算便宜,大家真的可以試試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