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20年4月19日 星期日

贏盡是輸的開始




抗爭引發更大的抗爭,怨恨引發更大的怨恨,成敗的力量都由此而來,但贏盡就是輸的開始,這是古人物極必反的智慧。世間所有的事物皆如此,即使所謂的普世價值,也不例外。假如大家希望長期勝利,假如大家想生活安穩,就請先好好掌握「適可而止」,「進退有度」的抗爭智慧。

群眾力量的殺傷力,在於它容易引發暴力,引發分化與分裂,亦難以控制。假如真的想為香港好,在獲取一定成果後,就要由自己開始,先停下來,確保不要讓情況失控,重整力量,然後才重新上路。

抗爭從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要讓當刻的成果,輕易被轉化成對方的反擊力量;不要讓同行的人承受過大壓力而失控,這是在損兵折將,輸的是自己。抗爭不靠盲目衝動,抗爭要適可而止,抗爭要進退有度,抗爭要掌控時機,否則便容易墜入對方的圈套,導致古人所說的: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世事從來沒有絕對的正確,每個人都有自己對生活的評價與定義。每個人都有為自己的信念堅持的理由,你可以不認同對方的舉動,但你不能抹殺,同時也應該欣賞對方忠於自己的堅定決心。因此,請以廣闊一點的胸襟去廣納不同的意見,也請採取適度的抗爭手法,能不進的就暫且不進,好讓自己,同時也讓對方,彼此都有個轉向,修正與下台的空間。這樣,辛苦聚合得來的力量,才不至被利用,被轉移, 也不容易引發對方更大的反擊。

「先停下來」還是繼續「堅持向前」!決定權在你。
生命其實是一個獲取,失去,再獲取,再失去的循序漸進,相互協商,進取與退讓並行的自然協作過程。我們沒需要將所有正確與勝利都歸於自己一方,也沒需要在成勝追擊之餘,以強者姿態迫令對方下跪求饒,更不應該因為控制不了自己的個人情緒,而作出令別人受傷的人身攻擊言論與行為。

真正的民主絕對尊重人性,也永遠將「仁愛」放在首位,同時拒絕任何形式的暴力。假如你接受暴力,無論是刻意的還是無意的;無論是語言的還是行動的;無論是多的還是少的,無論是自願的還是被迫的,你都會成為施暴者。假如大家以暴易暴,相信以強勢的力量就能夠壓倒對方,然後企圖令對方屈服,認錯與就範,那大家其實只是在創造與強化,另一個改朝換代的暴政的出現而已。

大家不要誤以為抗爭是無可選擇的選擇,更不應以群眾壓力來合理化抗爭的行為。正所謂:得饒人處且饒人,容許對方有尊嚴,有空間,有另類選擇地退讓,你所堅持的信念,長遠而言,才能讓社會變得更美好。而以各種煽情,偏激或假像去挑撥群眾情緒,企圖凝聚可觀的群眾力量,以此去壓倒對方,這種相互顯示力量的抗衡,相互的壓垮與被壓垮,只會引發更大的反擊,造成更大的悲劇,這絕對非香港人之福。

請不要輕看你的影響力,也不要說責任不在你,因為沒有你的參與,情況便會完全不一樣。凝聚群眾力量是這樣,引發群眾的破壞力是這樣,反過來讓群眾冷靜下來也是這樣。 潘朵拉的盒子被打開了,現在就要看大家是否有能力把它重新蓋回去? 當然,混亂與平靜,抗爭與融洽,妥協與堅持,分別就只在「先停下來」還是繼續「堅持向前」之間。這是每個香港人自己的選擇,選擇權在自己,當中沒有對與錯,只要大家日後願意無悔,無怨與無恨的去勇於承擔今天自己所作的決定就可以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