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7年11月18日 星期六

一起走過的日子

從事教育、輔導與生涯規劃工作三十多年,經常有人問,這麼多年來,你成功讓多少青年人走回正途?有多少人在你的指引下,能走上自己美滿的人生?

日前應邀出席二十多年前曾經當單位主管的一所青年中心的搬遷歡送會,期間重遇一位已經長得婷婷玉立的舊組員,她說當年她年紀很少,只懂跟著媽媽參加中心同事舉辦的活動,之後中心便成了她日後成長與活動的地方。閒聊中她表示很懷念,也很感激當年的一位同事,後來同事調職了,她自己也長大了,所以便再沒有到中心來。今天在回家路上經過,見裡面很熱鬧,激起了她當年的回憶,所以便特意走進來看看。

這位年青人很有勇氣,事隔二十年了,中心無論在環境以至同事都已面目全非,她在無人認識的情況下,卻毅然獨自走進中心來。她默默地站在一角,看著比她年輕一陪,充滿朝氣活力的青少年在尖叫,在慶祝。她跟我談了一會,拍了個合照,然後再自己靜靜的坐了一會,我走,她也跟著離去了。我在想,她應該真的是很懷念當年的經歷吧!社會工作就是這樣的一份職業,對於你曾經的努力,你的服務對象很少會給你即時的回應與直接的謝意。然而,在他們心中,你曾經的付出,卻會永遠留在他們心中。

當年很受青年人歡迎的郊遊活動
社會工作講的是助人自助,我們為案主提供即時的情感支援與生活指引,但接受與否,是否願意作出進一步的改變,則是他們自己的選擇,這是我們一直堅守的「案主自決」原則。我們未必能為服務對象創造明天,但為他們安排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陪伴指引他們順利過渡每一個成長的困難,這就是我們每天的工作。

無論過程中那些得著是苦、是樂、是禍、是福,它也是我們彼此成長經歷中值得珍惜回味的片段。要令其他人全然明白,接受我們的工作,似乎並不可能,重要的是如何能令我們的服務對象,由「無知」變為「了解」,從「嘗試與冒險」中獲取成長的智慧,並在面對日後每天的生活時,能夠活得更有自尊,更有自信,這才是我們所最關心的。

社工本來就不是聖人,我也沒想過要肩負「神愛世人」的重任。問我有沒有後悔選擇了這一份「吃力不討好」的職業?坦白說,打從入職後的第一個月開始,我便已經有點後悔,也很想快點跳槽。然而,我卻在入職後,一待便是25年,跟著之後的十多年,雖然是轉換了工作模式,也離開了職場,但我卻繼續選擇投身同類性質的工作,仍然是那麼熱愛這一份只有「好名聲」,但成就感卻「超低」的厭惡性工作。或者大家會疑問,既然當初不是自己喜愛的工作,為什麼還要留下來?

與大家一起成長
工作對不同人有不同意義,但無論是那一種行業,那一個職位,工作基本上就是一件沒趣的事。縱使專家學者們講得如何的冠冕堂皇,但對絕大部份的人而言,之所以願意工作,無奈地工作,無非就是為了生計,為了想賺更多的錢,沒錢的工作,相信不會有太多人願意全時間的去當吧!所以,重要的不是要如何選擇工作?而是學習去喜愛你已經選擇了的工作。
對我而言,社工就跟其他工種一樣,不過就是一份謀生的工作而已。但工作不應該只是件無奈與被迫要做的苦差事,在尋找並創造個人夢想的過程中,工作反而是個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這三十多年的職涯練歷,有苦有樂,有無奈的,也有希望的,但更重要的是工作讓我確立了自己的夢想。直到今天,我仍然堅守著一個重要信念:「人在不斷的工作過程中,被迫努力學習,並重新調較各自的生活方式、社群關係、個人期望,以致對社會價值與規範的認同等」。

生活永遠也是個迷惘與混亂的過程,這是我們每個人必須面對也必然經歷的階段。請緊記,工作不一定能帶給你快樂,但擁有了它,你卻能存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