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就夢想前
如果我們能先學會放下一些固執、擔憂,甚至是已擁有的利益
我們或許能為自己的人生釋出更多的空間
讓自己成就更多,得到的也將更多

多年來心中一直懷著很多的夢想。希望遊歷四方;希望到偏遠山區扶貧助學;希望擁有屬於自己的生活空間與角度。然而,生活著實逼人,就像很多繁忙的現代人一樣,以上種種的夢想,大多只能作為茶餘飯後的話題,又或當工作遇上壓力時,作為一點心靈的慰藉。夢想最終還是會被「理性的心魔」所戰勝。大家只能繼續營營役役,期望他朝生活安定,提早退休後再作打算!結果,理想慢慢被磨滅,而夢想最終也成了空想!
曾經看過一本書:「學會選擇、學會放棄」,書中作者指出:「人生是需要隨時面臨選擇與放棄的,你有所選擇,同時,你就有所失去,這是一種交換。學會放棄,你便可以使負重的人生得到暫時的休息;學會放棄,你便可以有充沛的精力去做你最想做的事……」我想,就是這些的原因,令我決定在人生這個長跑的旅程中,暫時停下來,離開跑道,在休息喝水之餘,同時也好好的問問自己:「您想繼續往那裡走?您想過怎樣的人生?」
七年過去了,回想這七年「無薪」的日子,雖然銀根短缺了,但生活卻豐盛了。辭職後不到四個月,我便與伴侶急不及待的背上背包,飛到澳洲,跳上橫越中部紅土沙漠的火車,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一口氣的從東南面的雪梨,穿越愛麗斯泉一直走到澳洲最北邊的達爾文港,從那裡又再走到西部的柏斯去,滿滿足足地完成了一次夢想中的沙漠旅程,也順道探望久違了的親朋戚友,重拾人間友情。
二零零六年五月,我倆又按捺不住心中的夢想,再次上路。今次從四川的成都出發,以個人可以接受的簡樸與節檢方式(兩人合計每天港幣250元的旅費),坐上公車,沿著川藏公路向西藏進發,途中看盡不少的高山湖泊,走過不少的藏族村寨,還能趕及「青藏鐵路」開通前,一睹那未被現代化污染的神秘國度。從拉薩我倆繼續前行,坐了七十二小時的卧舖客車穿越阿里無人區,又徙步走上
“天路、雲彩、川藏行”就是講述我倆走在川藏公路上的經歷與體驗,旅途上我們遇到了不少的人和事,當中不乏有趣的片段,有值得欣賞的、有令人會心微笑的、也有氣憤難奈、令人傷感納悶的。西藏以及其後的新彊之行,令我們對生命有了更深刻的反省與領會,從與藏民一起生活的過程中,也讓我們深深的感受到「快樂不是擁有的多,而是需要的少」的道理。經歷了這四個多月的艱苦旅程後,當回想辭掉工作這些年來的生活,令我更加明白佛家的一句話:「捨得,捨得,有捨才有得」。人生其實就是一個選擇與放棄的過程,如果一個人每次都要選擇成功,那麼他所得的將會是永遠的失敗。我想,在成就夢想前,如果我們能先學會放下一些固執、擔憂,甚至是已擁有的利益,我們或許能為自己的人生釋出更多的空間,讓自己成就更多,得到的也更多。這書不全然是一本旅遊西藏的工具書,也未必能為看此書的您提供最有用和準確的住宿及交通資料,更沒有必遊景點介紹。但閱過本書,相信您一定能更準確地編定您的旅程,去到您真正想去的地方,也會對您未來的人生有更好的把握。
最後,我想在此引用作家兼人類學工作者馬麗華在其著作「走過西藏」一書中的一段話,作為我對西藏旅程的整體觀感:「對於未來者,西藏是個令人神往的佛界靜土;對於此在者,西藏是一種生活方式;對於離去者,西藏,你這曾經的家園讓多少人為你魂牽夢繞……」的確,到過西藏的人都會認同,西藏就是有著一份莫名的吸引力,吸引著未到過的人,渴望一睹她的盧山真貌,而去過的您,西藏卻又令您念念不忘,總是想著要再次回去。正如馬麗華所言:「西藏,就其實在的意義來說,更是一個讓人懷想的地方。」的確,就是那種平平無奇、簡樸簡單、寧靜祥和的生活方式吸引著我,相比於香港城市的那份繁華與喧鬧、競爭與急速,我更愛西藏的那份原始、悠閒、簡單與純潔。
西藏,無論如何,你一生也應該走一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